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5 15:01:28
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配乐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秀美 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 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四、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座梦幻城堡,那里居住着许多我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看,他们来了!(出示动画人物图片: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鸭小鹿斑比爱丽斯等)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吗?

(出示图片:美国动画大师—— ……此处隐藏19405个字……/p>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四年级语文教案15

第一课时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①教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语段、篇章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③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①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②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③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及要求。

a.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

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c.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小组比赛,深入探究

①教师激励: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比赛,请各小组按照比赛要求做好准备。

投影出示比赛规则:

a.小组内轮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0分)

b.请一名学生汇报本组对研读的事例的感悟、体会和有个性的见解。(20分)

c.请一名学生读一读找到的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谈一谈本组的理解。(20分)

d.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20分)

e.给研读另外两个事例的学习小组分别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对别的小组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20分)

②展开比赛,教师扮演评委及比赛组织者,予以调控、指导、点拨、小结、评分。

③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学习小组,并请组长介绍取胜经验。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教师引导: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投影出示,示意学生齐读)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在此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投影接着出示,教师引导学生齐读)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②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④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迪。先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感情读背,布置作业

①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②听写本课的生词。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教师示范背诵一段,并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

④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