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工作总结

时间:2024-12-16 08:00:20
经验工作总结

经验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验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验工作总结1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的时代。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为了实现彝州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推广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模式。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六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我中心的农业科研工作始于1962年,42年来,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成功选育推广了经省州审定合格的48个粮作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全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先后获得了166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48项,地厅级奖116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九五"以前,我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成立州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农业科技推广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协调和业务指导。其次,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较弱,农业科研和推广割裂现象明显,农业技术创新流程不能相互衔接,利益关系不明,农业科技的体制和机制都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创新的需要,造成了我州取得的科研成果"州内研究、州外推广"、"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情况,构建适宜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研推广体制势在必行。

"九五"以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优势,促进彝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楚雄州农科所积极向州委、州人民政府争取,于1998年4月经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楚雄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州农科所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初步搭建了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雏形,为目前形成的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科研是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我们在科研方面强化了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市场需求,搞好选题立项,有的放矢地开展选题立项和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来,我中心所有的农业科研项目必须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状况来选题立项。具体情况为:以优质种源为基础,面向市场和农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重点研究优质"楚粳"水稻新品种和糯性好、食味佳的"楚单"系列杂交玉米品种,着力推进长荚大粒蚕豆新品种的选育,并根据市场需要,加强高蛋白、高湿面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新品种的选育上档次、创优质,推动全州粮食生产向优质化方向转变。开展适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特种蔬菜、果树苗的引种与繁育研究,开发新肥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强科研推广后劲。二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五次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由国家农业部立项投资,在我所青龙桥基地建成了省内第一个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1998年,省计委和省农业厅立项投资,在我所基地内建设高原粳稻原种扩繁基地。1999年,农业部将我所列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十五所科研院所之一,给予立项投资,对我所高原粳稻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仪器设备进行更新。20__年,省政府投资建设组培中心。20__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投资建设高原粳稻良种繁育基地。以上项目的投资建设,使我所的农业科学研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稳定提高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培养科技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和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深入调查了现有学术带头人中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根据需要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改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环境,同时在继续发挥老年专家作用的同时,委年轻人以重任,努力提供参与国内外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机会,从而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科技队伍,为提高科研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几年来,以优质为前提的科研工作己初见成效。如"楚粳香1号"、"楚粳22号"、"楚粳23号"、"楚粳24号"、"楚粳25号"、"楚粳26号"、"楚粳27号"、"楚恢7号"、"楚恢12号"、"楚恢13号"、"楚粳优1号"、"楚粳优2号"、"楚紫优1号"以及引进的"云恢290"、"红优1号"等优质稻品种。"楚粳香1号"经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监督中心分析测定,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了优质米标准;"楚粳24号"在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粮食局联合组织的第三届优质稻品种评审会上,被评为优质稻品种;优质小麦新品种"繁19"、"96鉴-4"的育成推广,填补了长期缺乏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空白;玉米"大白单1号"、"楚白单4号"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解决了鲜食玉米的需求,提高了全州的玉米生产水平;土肥等其它科技措施的研究推广,有力推动了全州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抓好推广是关键

近几年来,我们立足于科研工作的`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争取政府重视,加强体系建设。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的"瓶劲"问题,理顺了州、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体系,从体制上保障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科技成果。在每年的小春生产中,与州面粉厂合作,在我州小麦生产重点乡镇推广种植"96鉴-4"等优质小麦新品种,由州面粉厂按既定订单收购,使粮食加工企业在获得优质原料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大春生产中,结合优质米基地建设的实际,与优质米加工企业合作,大力推广"楚粳香1号"、"云恢290"等优质稻品种。其中"楚粳香1号"优质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场价高0.50元,"云恢290"优质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场价高1.80元,农民种植优质稻增收的效果十分明显。三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彝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广大农村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兴农意识不强,科技应用水平较差。贫穷落 ……此处隐藏27477个字……资源

(一)因郑交集团客户资源庞大,为全面管理大客户信息,郑交业务部和客服部利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承保及理赔情况明细台帐。针对各分公司不同车型分类整理,以各分公司为单位统计到期续保车辆的情况报表,提前通知集团保险部,做好续保工作,对出现的漏保情况及时进行跟踪了解和反馈,促进集团保险业务的统保。

(二)针对保险管理,双方共同做到“统一集中”。一方面积极配合郑交集团维护集团保险资源的统一和集中,不断扩大集团公司保险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在营业部系统内始终保持对郑交集团保险服务管理的统一和集中。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20xx年客运公司正常营运车辆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三)对新车入户郑交集团的保险业务,双方建立了联合审批制度,并达成协议,凡不在郑交业务部承保的车辆,集团公司不予办理入户手续,大大提高了对新增车辆保险的监控力度。

(四)为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目前郑交集团配备了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和视频系统,加大对车辆行驶的全程监控,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出险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方的共赢。

20xx年底,郑交集团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20xx年保险合作伙伴,先后共有人保、太平洋、华安、安邦、阳光等六家公司参与竞标,各家公司为争取业务均采取全方位的逐级渗透的公关手段。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和强大的竞争压力,分公司及营业部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部署,成立专门的竞标小组,负责信息收集、研究对策、制定方案,确定投标报价,制作精美标书。面对六家保险公司的竞标,营业部凭借着永安保险的品牌实力、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合理的报价和前期的合作基础,一举获得竞标的成功,继续成为郑交集团的保险合作伙伴。据事后了解,对此次投标报价,我公司在费率上不是最低的,费用不是最高的,但郑交集团最终选择了我公司,正是体现了我们搞好大客户服务与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两年多来,我们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克服了重重困难,稳定了与郑交集团长期的合作关系,取得了相互信任与支持。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对大客户的服务与管理,不仅能促进我们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提升服务品质,同时能带来业务规模的稳固增长,提升永安保险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公司的实力。

以上是我们在与郑交集团合作中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分公司的要求和客户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一如既往地用我们的真诚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公司做大做强作出我们最大贡献!

经验工作总结15

强化四抓措施 优质高效服务

我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于1998年,1999年中心综合楼建成起用,先后配套了“星光花园”、老年大学、书画厅、健身厅、娱乐厅等活动场所,成立了老年门球协会、书画研究会等五大文体组织。近年来,活动中心始终坚持四抓措施,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实现了管理、服务、活动、效益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建设,配套硬件设施

1998年活动中心综合楼开工兴建,财政拨了50万元专款,减免税费10万元。财政拨款不够,活动中心采取了包工不包料的“土法”上马,局领导四处“磕头作揖”,协调争取了40多万元的砖头、水泥等物资和资金,带领同志们自购建筑材料、督促施工进度、清理建筑垃圾、栽种花草树木。1999年春活动中心综合楼落成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添置了100多套桌椅板凳、养身保健、电化教学等器材,活动设置基本配套完善。近年,又修建了“星光花园”,建成了晴雨两用门球场,安装了室外健身器材,铺设了卵石小径,栽植了大量花草,被命名为全市“星光老年之家”之一。

二、抓服务,营造温馨环境

为激发干部的服务热情,老干部局将中心干部纳入了机关统一管理,工作上统一安排、作风上从严要求、待遇上一个标准。制定了活动中心《干部岗位责任制》,将每个活动场所的管理服务责任明确到人,实行工作作风、履行职责、服务绩效与年度考核、评比表彰、福利补助挂钩奖惩,每月通报,季度兑现,半年小结,年底结硬帐,“干好干坏不一样”,建立了精神、经济双重激励机制。结合先进性教育,中心干部牢固树立了“忠实代表老干部利益、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平凡、淡泊、奉献的职业道德观。一上楼梯,形象镜上一个大大的“家”字,就会映入老同志的眼帘,就是要告诫同志们时时不望热情服务,真正给老干部以“家”的温馨,赢得了广大老干部一致赞誉。20xx年5月中旬,全省首届乡镇门球赛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开赛,参赛人员多,居住很分散,老干部局全员上阵,全天候服务,在开幕式上展演了深受老同志喜爱的文艺节目,赛事组织、车辆接送、住宿安排、饮食调剂等方面都安排的有条不紊,得到省、市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检验和体现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服务水平。

三、抓活动,健全五大组织

将办好办活老干部精神文化活动作为根本落脚点,坚持走“学、教、乐、为”全面发展的路子,及时恢复和加强了老年大学、门球协会、书画研究会、老干部艺术团、关工委等五大组织,在活动中心为他们安排专门的.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提供专门活动场所,依托五大组织有力的推动老干部活动的纵深开展,使中心的“活力”不断增强。五大组织设立基层分会100多个,发展会(学)员近10000名,老年大学、门协、关工委等组织4万多元的活动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举办大型活动区里还专门拨款,既有人活动又有钱办事。老年大学增设了电脑、英语等新课目,每年安排学员外出参观考察;门球协会20xx年代表湖北出赛上海“亚细亚杯”亚洲地区门球锦标赛,夺得第五名,在“襄阳杯”全省首届乡镇门球赛上夺得冠军和季军;老年书画研究会在省市重大比赛中屡夺名次,今年与经贸局联合举办了“经贸杯书画展”;老干部艺术团经常排演节目,在全省经典老歌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关工委建立了季度例会、半年检查、年终总结等制度,定期在活动中心研究部署工作,发动5000多名城乡老同志投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襄樊市在我区专门召开了现场会。这些健康向上的活动,满足了老同志们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为、在为中乐,使活动中心真正成为传播知识的课堂、政治教育的阵地、娱乐交友的纽带、发挥作用的窗口。

四、抓效益,增强造血功能

依托活动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打破“抱着金碗等饭吃”的封闭观念,主动出击谋发展。近两年,我们积极响应区委“发展抓项目,落实抓作风”的号召,组织机关和中心干部分期分批轮岗招商创收,圆满完成了区委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干部自找门路创收近10万元。经济实力的增强,使老干部和本局此 文来源于文 秘 家 园同志都得到很大实惠,活动中心院内院外全部亮化美化,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20xx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20xx年被授予“区级最佳文明单位”,20xx年被授予全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大型活动经费不足部分全部实现自给,办公全面自动化,干部工资福利、岗位补贴全部兑现,每年发放文明单位和公务员考核奖励工资,进一步激发了同志们服务热情,形成了“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

《经验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