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读后感

时间:2024-04-25 14:56:42
哈佛家训读后感(合集15篇)

哈佛家训读后感(合集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哈佛家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哈佛家训读后感1

“用哈佛家的智慧,点亮自己的人生。”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经典——《哈佛家训》,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哈佛大学在三百年间,走出了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六十多位亿万富翁。《哈佛家训》是一本改变命题,演绎完美人生的钥匙。

我读了《哈佛家训》之后受益匪浅,这本书用92个生动的故事为人们讲述了成功的秘诀和深刻的道理,让我充满了自信,对失败再不畏惧。“雨后天晴是彩虹”,失败过后是成功。只有多次的失败与挫折才能更懂生活。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故事是《第31个梦想》。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英国教师布罗迪在整理阁楼里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个孩子的春季作文,他本以为早已被德军空袭炸飞了,可是却还在,这让他既兴奋又欣慰。而给他印象深刻的一篇作文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写的。戴维觉得自己会成为英国内阁大臣,并且是第一个进入内阁的盲人。布罗迪看着这些作文,萌生了一个特别的想法: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孩子们手中。他刊登了一则启示,没过几天书信纷纷扬扬向布罗迪飞来。有学者、有商人、有政府官员也有身份低微的人,他们都想拿回儿时的本子。一年流逝了,布罗迪身边还剩下一个本子,没人索要,他想也许叫戴维的人去世了,就在他准备捐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内阁教育大臣布轮克特的信。布轮克特说他就是那个叫戴维的孩子,感谢布罗迪保存他儿时的梦想。这让布罗迪感慨万分,布伦克特说他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50年以来这个梦想一直驻扎在他的脑子里,他没有放弃,他已经实现了。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实现。布伦克特用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如果谁能把3岁时当总统的梦想保持50年,那么他一定会是总统了。

这个故事让无忧无虑生活的我惊醒了,每个孩子都需要梦想,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成就就会有多大。这取决于你是否能坚持下去。每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有梦想,梦想能够唤醒沉浸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只要你坚持就会有收获。

《哈佛家训》,一本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精华的书,带给人深刻的心灵滋养。能激发你无限的生命潜能,让你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辉煌!

哈佛家训读后感2

假期读了《哈佛家训》一书,居然有爱不释手的感觉,它通过一个个具有丰富教育功能和饱含深刻生活意义的故事,从树立理想、养成习惯、努力奋斗等方面,展现了一幅幅主人公奋斗的历程,阐述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对我产生了很大触动,对我的从教理念和个人修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品德修养,能力素质提高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灵是一块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播种的东西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教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育人,更多的在授人以渔的方面做文章,要帮助他们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形成坚忍不拔的性格,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自我学习,顺利成长的本领。

在工作中,要学会统筹兼顾,千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养。虽然自己是语文老师,但不要单纯从语文出发,要关注学生的各科成绩,不该只要求学生守纪律,要更多的从品德养成,习惯养成上下功夫,要更多的与他们交心,心灵的沟通才是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心灵产生共鸣,才能被孩子真正接受,才能真正转化成他们自己的东西,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对于自己,要调整自身的工作目标,要把目标放的更远大,必须跳出让他们考入理想的高中这一狭隘思想,真正把育人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人格魅力,多用人格魅力影响他们,少用师长的语言要求他们,多一份感化,少一分说教,要把自己作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本,在学习,生活,做人等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的榜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他们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飞的更高。

哈佛家训读后感3

哈佛大学是世界各地学子心驰神往的学术神殿。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凌晨两点,整座校园依然灯火通明,教室、图书馆和餐厅里,还有许多学生在埋头苦读。哈佛有一百多座图书馆,而餐厅、诊所甚至卫生间,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图书馆。在哈佛,学习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很多学生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因为哈佛耀眼的光环,突出的学术贡献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学子都渴望接受她的熏陶,从她繁枝叶茂的精神之树中汲取养分,可是,真能够走进哈佛读书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哈佛永远是一个绮丽的梦、一个深奥的谜。但是我们依然是幸运的,因为有这样一本传递哈佛精神的书——《哈佛家训》,让每个人都能够沐浴在哈佛的阳光里,并从中获取成功的金钥匙。

《哈佛家训》共分为十二章。读完每一章,你都会有一种全新的体会,对成功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这本书并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对如何成功的长篇大论,恰恰相反,每个章节都由许许多多小故事组成,看似分散,但细细品味便能体会每一个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书中,安东尼的爷爷为小安东尼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孩子知道了有梦想并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回报;第一位盲人内阁大臣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梦想最后是否会变成现实,取决于你是否能坚持下去。

读这本书,贝多芬让我懂得了不幸也是一种幸运;威廉告诉我要善待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这样就会有人看到你的存在;富兰克林教育我只有珍惜时间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哈佛家训》阐述了一些这样的道理:“心态决定命运”,当有人告诉你你不可能成功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当一个聋子,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往往可以超常发挥,从而取得别人不能企及的成就。“换位思考”以曲代直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勇气征服一切”勇敢地面对生活,要知道,唉声叹气改变不了命运。快乐是一生、忧郁也是一生,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生活里洒满阳光和快乐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哈佛家训》我读了很多遍,每一次都会在书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哈佛家训读后感4

23天的寒假,说快也不快,说慢也不慢,到现在也只剩下2天了。

寒假前,班主任让我们读书来提高自身修养,我没有读太多,就只读了一本《哈佛家训》,这本书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在序言中这样写道“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然 ……此处隐藏5619个字……抢的人,他们争得了眼前的小利,却把自我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自我生命的发展大大不利。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那位面包师说地好:“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你愉悦。愿你永远持续一颗宁静,感恩的心。”

其次,诚实守信的品德会使你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被拆掉两次得亭子》里的父亲,为了履行他对儿子的诺言,把一个亭子拆建了两次,尽管他并不富有。将一个亭子拆建两次,绝不仅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更是为了满足一个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失信会增大交际成本,会使许多简单的事变得艰难甚至不肯能。因此,一个期望得到社会尊重和支持的人,务必具备良好的诚心品德。

第三,一个人要有梦想,更要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发奋。乡村邮递员希瓦勒,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以后,就萌生出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妙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在以后二十年里,他没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个建筑师。他按照自我天马行空得想像来构造自我的城堡。最后,西瓦勒用了二十多年的时刻,凭着他坚持不懈地发奋,建成了他的梦想城堡。此刻,这个城堡已成为法国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叫“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它就不再是石头,也不再静卧在泥土之中。因此,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哈佛家训读后感13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谁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训》。这是一本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功的关键,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含义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个人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灵。

打开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中的几行大字,“人生因梦想而伟大,珍惜才能拥有,心态决定命运??”再往下翻,你就会被深深地吸引。这些故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如果我是你》,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是这样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菜辛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就温柔可亲,而是因为在生活中受到了触动,改变了心态,在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多丽丝买完菜,一个女孩帮她推开了沉重的大门,多丽丝问女孩;为什么这么做?女孩说;我的母亲和你的年龄一样大,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也会有人给她开门。后来多丽丝感冒了,去医院打针。为她扎针的小护士连续扎了两针都没扎进去,多丽丝很愤怒,但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医院学习的女儿,当她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于是,她耐心的对护士说;没关系,再来一次,护士听了她的话,鼓起勇气,扎了一次,就成功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将心比心是我们理解别人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进而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转换自己的角色,也是转化一种心态,当你以对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世界,就会对老人多一份尊重,就会对孩子多一份怜爱,对犯错误的人多一份体谅。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就先用你想要的心态和方法去对待别人。

《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生活意义,给我们的思维以启迪,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平易近人的道理和心灵的感悟。我想,书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能使人终生受益。

哈佛家训读后感14

《哈佛家训》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籍,它罗列了一个又一个精采绝伦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名人成功的艰辛与困难。这本书能让身陷绝境的人看到希望,能让自暴自弃的人重新树立起自信,这本书,融入了很多精神,让我们重新站立起来。

谦让——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一条小面包》,讲述了一个穷困小女孩总是在最后面拿面包师送给他们的面包,并且总是最小的。但她却没有忘记对面包师心存感激。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凡事要谦让,更让我们看到了要对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恩之心。

梦想——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故事叫《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位辛勤的邮递员,他对一条道路上的很多石头,他梦想着用这些石头建起一座座城堡,那该是多么美丽啊!人们认为他是在异想天开,可他不这样认为。他每天去送信时就经常带一些石头回家,后来他拥有了很多的石头,并用这些石头慢慢建起了建筑物。20年后,他终于建成了,成为了一位新闻人物。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由得感叹。这是一个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他却用他的双手实现了,看来,只要一个人有梦想,并且为这个梦想努力拼搏,最后总有圆梦的一天。

勇气——。一个讲述了拼搏的故事叫《南瓜与铁的较量》。一些科学家实验南瓜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他们用铁圈紧紧套住一个小南瓜,日以既日地观察这个小南瓜。起初他们认为这个南瓜只能承受很小的压力就会破裂。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南瓜承受了他们所想压力10倍的压力。当科学家看到南瓜的根时,不觉惊呆了,它的根深入地底,为了战胜铁圈,它努力寻找养分,发觉自己的潜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我们人何尝不是呢?为什么不发掘自己的潜力?一个小小的南瓜就有那么大的潜力,何况我们人呢?我们应该发掘自己的潜力,顶住压力,最终就会取胜。

《哈佛家训》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以后我会更加多读这类书籍,让我享受人生。

哈佛家训读后感15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哈佛家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孩子之于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发展,成长为优秀的人才。为此,许多父母竭尽所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也有一些父母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辅助孩子的成长,比如聘请名师辅导,送孩子上名校等。当然,这一方面的积极意义不能否定,但与此同时却不能忽略家教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赖以成长的主要环境,也是进入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教之于整个教育过程而言,可谓是一种“先天教育”,是其他后天教育都无法代替的。还只在懵懂时期,其个性,品质尚未形成,可谓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家长在这张白纸上涂上什么样的色彩,孩子就容易呈现什么样的个性,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依照这种色彩来堆建。这就是家教的意义所在。

当然,就孩子的成长过程而言,它是与整个社会相连接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也是整个社会环境所给予的。但在这个受教育的范畴中,家教显然更具有优越性。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给孩子“面包”不是问题,会想方设法满足孩子对物质的需要,然而,一谈到孩子的成长,谈到孩子所需的精神粮食,则往往惶惶不安。即使有些家长通途一些途径掌握到一下家教的心得,也常常感到远远不足,生怕顾此失彼,对孩子的成长指导造成偏差。因此这些原因的存在,正是编写此书的初衷。

这本书在形式上,以故事为主,通过一个个真切的故事深入浅出的描述全面的哲学理念,内容涉及梦想的力量,自信乐观与人生的联系,习惯对人生的影响,尊重理解在处世中的重要性,责任心与成功之间的联系,勇气之于挫折的必要,亲情与博爱在自我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等多个方面。可以系统的启迪孩子的智慧,帮助孩子培养各种优秀的品质,为日后孩子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啊!这本书给予了我知识,给予了我精神,给予了我力量,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